步入式高低溫試驗室作為款專為超頻而生的主 |
![]() |
發(fā)布者:無錫瑪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發(fā)布時間:2021/1/12 1:47:46 點擊次數:415 關閉 |
主板作為PC DIY中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整機中發(fā)揮著不小的作用。因此在選擇主板的時候,我們往往要考慮許久,并糾結于其各項復雜紛亂的參數。內存插槽數決定著我們可以插幾條內存,這直接和容量掛鉤;擴展插槽數決定著我們能夠同時接駁多少塊PCIE/PCI設;USB接口數量更為直觀,你可以算算當插上鼠標鍵盤之后,還能接幾個U盤攝像頭以及小玩意...... 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參數,然而還有一些我們在使用中貌似不能直觀的感受到的參數,就比如“供電相數”。 供電相數的不同在我們日常使用電腦究竟會帶來什么不同?我們究竟需要多少相的供電?一般來講,越多的供電相數代表了越強的輸電能力、越高的供電效率。能夠給CPU提供充足的能量,因此供電的主板多為超頻所量身定做,自然,可超頻主板的供電相數往往要多于不可超頻主板。 初級的認識,我們姑且可以認為“供電相數越多,主板越好”(當然不)。今天,筆者就帶大家開開眼,看看一款供電相數多達37相的怪獸級主板——技嘉Z77X-UP7。 當每款芯片組上市后,各大實力派商都會對該芯片組的產品系列進行細分。就拿Z77來說,有面向大眾的入門級產品,也有偏向影音游戲的娛樂級產品,當然,高端超頻主板也是必不可少的;靖鞔笈_系商均在Z77發(fā)售后不久就拿出了自家的超頻產品,而技嘉卻遲遲沒有動作。正當大家質疑技嘉究竟是否有實力的時候,技嘉在Computex2012拋出了這枚37相供電的重磅炸彈。 在Computex2012技嘉拋出37相供電“怪物”Z77,但當時并未確定型號名稱 如今已塵埃落定,這款多達37相供電的“怪物”被命名為Z77X-UP7!癠P(Ultra Power)”是繼技嘉經典的UD系列后又一系列,并與UD系列平行發(fā)展。與UD系列一樣,數字的不同代表了主板等級的不同,“數越大主板越好”,話雖糙但理兒不糙。在以往的技嘉主板中,以UD7為后綴的主板均肩負著超頻主力的重任,而此次Z77的超頻悍將之位則傳給了UP7。 市面上絕大多數主板的PCB層數均為4層,少數高端主板的PCB層數能夠達到6層。極少一部分主板甚至能夠達到8層PCB。對此,技嘉Z77X-UP7告訴你“它們都弱爆了”,因為它的PCB層數竟然達到了10層。 憑借肉眼,我們就可以明顯辨別出10層PCB相比4層PCB厚度的不同。10層PCB不但擁有更厚的厚度,而且切面也非常整齊、密實。而相比而言,4層PCB切面顯得毛糙,且密度不夠。 為了“以正視聽”,我們請出了游標卡尺。測量結果為:10層PCB厚度為1.8mm,4層PCB厚度為1.5mm。 對于目前這個8層PCB都難以尋找年代,10層PCB主板的出現的確讓人為之振奮。那么10層PCB究竟有什么實際意義呢?層數更多的PCB有著如下作用:首先,更多層的PCB意味著更高昂的成本,這體現出了商不惜用料的態(tài)度以及更有保障的做工;其次,層數更多的PCB可提供給主板以更加“廣闊”的布線空間,包括電源層及信號層,這對于一款的主板是十分重要的;后,高密度多層數的PCB擁有高的強度,它可保證主板穩(wěn)固不變形。而4層PCB在搭配重量級風冷散熱器的時候極有可能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比如利民一款的散熱器U120E純銅版,該散熱器的重量高達1.89KG,很多用戶的主板均不堪重負向它屈服。追求極限散熱效果的用戶必然會使用性能強勁的大型散熱器,因此10層PCB的意義還是非常重大的。 對于這樣一款被冠以“7”及37相供電的主板來說,一睹真容才是大家所希望的。手提式的包裝類型并不是次出現在技嘉主板上,大名鼎鼎的“黑綠風”G1系列全線產品,均采用了手提式的包裝設計,而目前技嘉高端主板均采用了該設計。 包裝正面明確標出了“GIGABYTE OC MOTHERBOARD”字樣,說明了該主板為超頻而生的身份。此外,諸如招牌的32+3+2相供電,步入式高低溫試驗室超耐久5以及超頻世界紀錄等標識也被印在了主板的包裝上。 技嘉Z77X-UP7主板基于Intel Z77芯片組設計,采用E-ATX板型設計。在外觀方面,該主板采用了醒目的橙黑配色。該配色不是次出現在技嘉主板上,如之前的X58A-OC及X79-UD7,同樣采用了橙黑配色。而采用橙黑配色的主板均為超頻而生的產品,看來橙黑可以成為技嘉超頻的標志之一了。 在散熱方面,技嘉Z77X-UP7配了大面積的散熱片。和技嘉其它Z77產品諸如G1.Sniper3及Z77X-UD5H等主板相比,大熱管設計依然保留,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散熱鰭片的工藝。不同于G1.Sniper3和Z77X-UD5H的一體成型式散熱片,Z77X-UP7采用了數量極多、厚度極薄的散熱鰭片,并通過熱管固定,工藝為穿FIN。這兩種方式對于主板散熱沒有的孰優(yōu)孰劣,一體成型散熱片由于沒有連接、中斷等散熱片分離的情況,因此可以保證熱量在傳遞過程中的順暢,熱量自然能夠有效的散發(fā)出去,但相比穿FIN高密度多鰭片散熱片而言,一體成型散熱片的劣勢在于散熱面積。我們都知道,散熱面積是決定散熱效果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更多的鰭片增加了散熱面積,同時更薄的厚度也能夠讓熱量更迅速的散發(fā)。這種散熱方式的劣勢在于熱管與鰭片的連接,然而的工藝卻能夠彌補。技嘉Z7X-UP7采用了牢固的穿FIN工藝,可保證熱管所導出的熱量時間傳遞到鰭片,達到高效散熱的目的。 目前,很多高端CPU風冷散熱器均改焊接工藝為穿FIN工藝,這說明穿FIN工藝已經成熟,同樣能夠達到相當不錯的效能,并不遜于焊接技術。 技嘉Z77X-UP7的特色當然在于那多達37相的供電。拆開MOSFET散熱片后我們發(fā)現,該主板一共擁有37個IR 3550M MOSFET芯片,對應每一個電感。該芯片具有轉換效率高、供電電流強、高頻低溫等特點,性能不俗。 準確的來講,技嘉Z77X-UP7主板的供電相數為32+3+2。個32相為CPU供電,第二個3相為CPU內置集顯核心供電,而第三個2相則為VTT供電。也就是說,該主板的CPU供電達到了32相。 在PWM芯片上,該主板采用了IR 3563A供電控制芯片。也就是說,CPU供電部分需要完全仰仗這顆小小的芯片,而IR 3563供電控制芯片被很多高端主板所采用,其供電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鍍鎳設計的CPU底座盡管與主板性能毫無關系,但卻非常美觀,且對于不惜成本用料的技嘉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既然擁有了多達32相的CPU供電,那雙8PIN的CPU供電插槽自然也不能吝惜。 電容方面,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箱該主板全部采用了三洋SEPC固態(tài)電容。全固態(tài)電容配置既能保證主板的穩(wěn)定性及耐受性,也能為主板在極限條件下的極限超頻做出良好支持。 技嘉Z77X-UP7采用了常見的4條DIMM DDR3雙通道內存插槽配置。包括CPU供電、集顯核心供電、VTT供電以及內存供電這4項在內,主板均能提供全時數字供電控制。 另外為了增強內存的超頻性能,該主板還未內存單獨提供了3相供電,且每項供電均配了1個IR 3550M芯片。而掌握內存供電控制命脈的則是IR 3570A供電控制芯片,該芯片多可控制5相供電。 擴展插槽方面,技嘉Z77X-UP7提供了數量達5條的PCIE x16插槽,支持4路SLI或CrossFireX技術,為高端玩家提供支持。其中黑色的PCIE x16插槽為CPU PCIE控制器原生支持的PCIE3.0插槽,其不受PEX8747芯片的控制。除此之外,該主板還擁有2條PCIE x1插槽。 在PCIE信道切換芯片方面,主板采用了極為成熟的Asmedia ASM`1480芯片。另外在條PCIE x16插槽的北方,還安放了一枚PLX PEX8747 PCIE控制芯片。為了保證該芯片的散熱,其上面還覆蓋了多鰭片熱管散熱片。 該主板提供了多達10個的SATA接口,其中2個白色的為Z77芯片組原生的SATA3接口,4個黑色的為SATA2接口,4個灰色的為第三方橋接芯片所提供的SATA3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在SATA接口的西側,還有一個mSATA接口,而這個mSATA與SATA2_5接口共用資源。也就是說用了mSATA就無法使用SATA2_5,用了SATA2_5就無法使用mSATA。另外,為了保證多顯卡情況下的供電穩(wěn)定,在原生SATA3接口的北方還安置了一個PCIE輔助供電口(SATA供電口)。 作為一款專為超頻而生的主板,專門針對超頻所設計功能則必不可少。在主板的東北角,技嘉Z77X-UP7配了“OC-Touch”區(qū)域。 在該區(qū)域,配了1個板載開關,CPU倍頻+/-調節(jié)按鍵,BCLK +/-調節(jié)按鍵,Gear按鍵,CMOS清除按鍵及電壓偵測點。其中Gear按鍵針對BCLK的調節(jié),步進為0.3MHz-1MHz,玩家可自行調節(jié)。步入式高低溫試驗室 由于是針對極限超頻的主板,因此液氮將會經常和Z77X-UP7打交道。在紅色的板載開關旁的“LN2”即是液氮模式的開關。(注:LN2是Liquid N2——液態(tài)氮的縮寫) 目前在高端的技嘉主板上,均配了雙BIOS切換功能。在主板的南端,BIOS切換開關即DeBug燈一應俱全。 背部I/O接口方面,該主板配了1個PS/2 Combo接口,6個USB3.0接口,D-Sub/DVI/HDMI/DP視頻輸出接口,雙網絡接口,模擬音頻接口及1個數字光纖音頻接口。 在音頻芯片方面,該主板采用了RealtekALC898多聲道音頻芯片。該芯片多位高端主板所采用,能夠提供不錯的音效回放質量。在網絡芯片方面,由于該主板擁有雙網絡接口,因此配了2個網絡芯片,分別是出自Intel的82579V以及Atheros的8161。 對待不一般的主板就得采取不一般的措施。針對本次技嘉Z77X-UP7的超頻測試,筆者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僅僅是搭建好平臺就進行操作,而是請出了一個神器。這神器是啥呢?就是這貨: 這貨學名“恒溫恒濕試驗箱”,又名“恒溫恒濕試驗機”、“恒溫機”、“恒溫恒濕機”等等......這么多名字大家沒必要都記住,我們只需要知道在這個箱子中,溫度和濕度均可調節(jié),且為恒定值。 CPU超頻后必定會帶來極大的發(fā)熱,再加上IVB那并不樂觀的超頻溫度,使得絕大多數超頻后的負載失敗其實是源自CPU飆升的溫度。 在一般室溫情況下,根據散熱器的不同,i7-3770K的待機溫度大概在20-40℃的區(qū)間。本次使用的恒溫恒濕試驗箱,溫度調節(jié)范圍在-5℃至80℃。當然,我們不會傻到用80℃的設定,不然平臺必定歸西。在遠低于室溫的情況下,發(fā)熱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這對于超頻來說至關重要。而且恒溫恒濕試驗箱的意義在于提供了一個恒定的環(huán)境,相當于對CPU進行了主動散熱。 在恒溫恒濕試驗箱的側面,有一個走線孔。這樣電源、顯示器、鼠標及鍵盤的線就可以通過這個走線孔與箱外的設相連接。為了保溫,需用專用海綿塞將該孔的空隙塞住。 恒溫恒濕試驗箱需要一個降溫的過程。在經過30分鐘,其內部溫度已經降到了0℃以下,這代表我們的超頻測試可以開始了...... 進行測試之前,還是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本次的硬件測試平臺。在CPU的選擇方面,自然是目前IVB的i7-3770K,為了壓住顆CPU,散熱器方面選擇了利民高端散熱器——銀箭。該散熱器為雙塔設計,采用4根直徑達8mm的熱管,效率非凡。 其它硬件方面均較為主流。內存采用2GB*2的配置,而為了保證CPU的超頻結果不受影響,本次測試并沒與采用3770K內置的HD0集顯核心,而是采用了一款較為低端的獨立顯卡。 在進入BIOS后,我們將CPU的外頻調節(jié)至102MHz,倍頻調節(jié)至51,電壓調節(jié)至1.45V。重啟后成功進入系統(tǒng),終頻率鎖定在5.2GHz! 另外,CPU的主頻=倍頻*外頻。本次超頻操作,外頻調節(jié)為102MHz,倍頻調節(jié)為51,終結果應為5202MHz,而實際顯示主頻為5203.3MHz左右。因此得出結論,該主板的實際運行外頻要比設定值略高一點點。 在試驗箱內溫度低于0℃的情況下,步入式高低溫試驗室CPU Package的待機溫度為17℃。我們知道,在默認頻率下IVB處理器的電壓、TDP及溫度均低于SNB處理器,然而在超頻后,IVB處理器的發(fā)熱量劇增,并且會驟然提升至一個令人恐怖的溫度,遠高于SNB處理器。而對于為何IVB處理器的超頻溫度如此之高,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由于處理器核心面積小,遂與頂蓋接觸面積小造成了熱量不能及時排出。還有人說是因為處理器核心與頂蓋之間的導熱硅脂質量不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能做的,只有盡量降低環(huán)境溫度。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箱在超頻至5.203GHz后,由于試驗箱內溫度低于0℃,因此CPU Package的待機溫度只有17℃,可以接受。 超頻成功后必然伴隨“跑分”這一環(huán)節(jié)。當筆者運行Fritz ChessBenchmark后,系統(tǒng)出現藍屏情況。重啟后運行CINEBENCH R11.5,依舊不能順利通過。看來在該頻率下,對CPU負擔較重的負載測試不能夠進行,平臺的運行已經變得不穩(wěn)定了。之后筆者嘗試性的運行Super π并順利完成1M測試,看來輕負載測試還是在該頻率下通過的。 在經過反復測試后,終平臺可穩(wěn)定運行于:99.8MHz*50=4.99GHz。在該頻率下,各種重負載測試均可順利通過。 在正常使用情況下,3770K顯然無法勝任在5.2GHz的頻率下,但將CPU的頻率成功超至5.2GHz卻說明了技嘉Z77X-UP7在超頻實力方面的不俗。 在上文筆者就曾經提到,當頻率達到4.99GHz的時候,其渲染性能甚至可以與SNB-E的旗艦i7-3960X平起平坐。在其它多核及Super π單核測試項目中,超頻后的3770K同樣保持了高水準。我們可以粗算,每項測試結果相對于默頻所提升的百分比,均與頻率提升的百分比相接近,這說明CPU在被超至如此高頻后,性能提升接近線性,沒有出現因高頻而運行不穩(wěn)的情況。 在諸多臺系大中,技嘉是后一個推出專門針對超頻的Z77產品。然而等待并沒有白費,這款隸屬于“Ultra Power”系列“十年磨一劍”的產品沒有令大家失望。 在技嘉Z77X-UP7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太多的閃光點?梢哉f,當今市面上已無10層PCB的主板存在,而它卻做了出來,這不但是一種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同樣是一種對品質不惜成本的追求。在散熱片的設計上,Z77X-UP7并沒有沿用之前Z77產品一次成型式的散熱片,而是采用了需要更先進工藝的薄鰭片銅管穿FIN散熱片。 OC-Touch區(qū)域功能也較為完善,擁有倍頻及外頻的調節(jié)。Gear按鍵可以實現0.3MHz-1MHz以0.1MHz為步進的微調,這對于超頻玩家來說至關重要。有了這個功能,我們無需頻繁的重啟就可以找到理想的外頻值。而作為針對極限超頻而設計的主板,液氮模式和電壓測量點同樣必不可少。 不像X58A-OC(左)的,Z77X-UP7(右)擁有完整的背部I/O 相比技嘉早先的超頻主板,Z77X-UP7也做出了大膽的改革。如之前的X58A-OC,技嘉將該主板的背部I/O做到了簡單的,僅僅是可以操作電腦。而在Z77X-UP7上,我們則看到了齊整的背部I/O接口配置,甚至是雙網口的配。不過只配了一個PS/2 Combo接口及無USB2.0接口則有可能形成爭議。 為了理想的支持4顯卡互聯(lián),該主板在北橋位加入了一枚PLX PEX8747 PCIE通道芯片,該芯片可以合理的分配多卡情況下的PCIE帶寬。但在單卡情況下,我們并不需要使用該芯片,但由于PCIE通信會通過該芯片,因此性能會有一小部分的損失。為了讓單卡用戶沒有遺憾,技嘉Z77X-UP7特意在條橙色PCIE x16插槽的南方配了一條PCIE x16黑色插槽。該黑色插槽的通信數據不會經過PLX PEX8747芯片,而是直接與CPU通信,減少了性能損失。 在之前上市的技嘉G1.Sniper3(Z77芯片組)主板同樣支持4卡互聯(lián),但它并沒有提供一條不經過PLX芯片的PCIE x16插槽,頗為遺憾。另外,將PCIE x16插槽做在擴展插槽的條,極有可能與CPU散熱器產生兼容性問題,而如果使用第二條PCIE x16插槽,你只能忍受顯卡運行在x8帶寬下,頗為不爽。而Z77X-UP7卻提供了這樣一個設計,不但為顯卡極限超頻玩家提供性能保障,又解決了PCIE x16插槽與CPU散熱器的兼容性問題,著實令人興奮。 終,筆者完成了對i7-3770K的風冷極限超頻并獲得了CPU-Z的官方認證,成績?yōu)?301.71MHz,電壓只有1.488V,看來Z77X-UP7的供電效率確實不俗。如果筆者手中的CPU體質再好一些,相信成績會更好。 繼承技嘉一貫的高品質作風,Z77X-UP7再次成為市面上一款極有競爭力的Z77主板。在該主板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獨到之處,如10層PCB、穿FIN工藝散熱片等。盡管是一款針對極限超頻而設計的主板,但該主板的設計思路并不像它的前輩——如X58A-OC那樣。Z77X-UP7擁有齊全的背部I/O接口,配8聲道高品質音頻板載芯片,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箱并采用了雙千兆網卡,娛樂性驟然提升。另外,技嘉的超耐久技術已經發(fā)展到了第五代,且諸如UEFI BIOS、雙BIOS、3D POWER等附加品牌價值十分豐富,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用戶均能有著良好的體驗感受。 技術在發(fā)展,技嘉在創(chuàng)新。在超頻主板干好“本職工作”后,依然有余力顧及其它方面的事宜,也許技嘉的設計理念正在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當然,能夠提供給用戶更多的功能及更好的體驗一定是再好不過了。技嘉Z77X-UP7接過了特色鮮明的“橙黑色”旗幟,不但針對超頻做出諸如37相供電、OC-Touch等優(yōu)化,還加入了諸多特色功能,當之無愧成為目前市面上水平的Z77主板之一,推薦給一切追求品質的超頻發(fā)燒友及娛樂玩家。
“供電相數越多,主板越好”的說法有待商榷,但在超頻的時候,供電相數多一些確實可以令供電模塊的整體溫度得到比較明顯的下降,本文作者在風冷條件下,于較短的時間內達成了5.3GHz的好成績,不得不說主板的質量和設計在本次超頻測試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